高先发:深翻细作走东西 不待扬鞭自奋蹄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点击数:

数九寒冬,北风刺骨。走进香隅镇白岭村,却是生机盎然,山上瓜果香,家家小楼房,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过去的白岭村,是一个合并村,历史矛盾错综复杂,干群关系紧张。全村只有一条3.5米宽的主干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固化,全靠种植传统农业为生,一年辛辛苦苦劳作,只能保个温饱。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无力而为,是典型的“难题村”、“空壳村”,2014年被列为全县重点贫困村。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该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而且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1万元,进入了全县先进村行列,2021年还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该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高先发。

高先发是土生土长的白岭村人,早年打过工,做过小生意,后来在香隅集镇创办了一家纸桶厂,生意红红火火,成为当地一名有思想、能吃苦、敢创新的“小能人”。2015年10月,香隅镇党委通过“两推一选”,任命高先发为白岭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2016年5月,高先发顺利当选白岭村党支部书记。

走马上任后的高先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动党员群众,公平、公正、公开、依法选举配强村“两委”班子,选举更换不称职的村民组长,公开招聘村文书和专干,为白岭村下一步的发展装好“火车头”。

高先发认为,队伍建立了,大家思想统一了,关键就是要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2015年以来,他先后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和村集体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村级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建成村民休闲文化广场700平方米、休闲亭廊1座,安装健身器材10套、村组路灯295盏;新建环山休闲步道300米、景观亭2座、拦水堰5道、护坡护栏墙245米;拓宽整改村组道路4条,修复水毁道路5条,清淤河道2100米,开挖当家塘4个,修建水毁桥梁7座,硬化道路8000多米,绿化荒山500多亩,实现了全村安全饮用水全覆盖、网络手机信号全覆盖、亮化硬化绿化全覆盖。

高先发深知,要想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2017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辗转各地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发展白茶、黄桃、莲子、菊花、杨梅、梨子等符合当地种植的特色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说干就干。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夜以继日地上门上户发动群众,做思想动员工作,鼓励在外务工能人回乡创业。自2015年开始,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走遍了全村山山水水,遍访了家家户户,收集村情民意500多条,化解历史矛盾纠纷100多起,取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先后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山场800余亩,吸引能人来村创办了“池州市四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池州市红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池州新达共创包装有限公司”、“大营拉丝厂”等企业,新建了茶园、桃园、枣园、梨园、荷花园、菊花园、杨梅园等7个特色产业基地和1200余亩的生态养殖基地。

“高书记到村任职的这几年里,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山绿了、水清了、村庄干净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过去停水断电、生活困难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喽!”白岭村脱贫户都术明笑容满面地称赞道。

现在的白岭村,流转着这样一个顺口溜:青山如碧路似带,环境整洁客常来;家家户户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感谢先发带动好,小康路上有奔头。

高先发表示,作为新一届县人大代表,一定要履好职,将民意和老百姓的心声上传给政府,将县“两会”精神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宣传到老百姓的心中,当好纽带和桥梁,带领全体村民在小康路上走稳走好,推动乡村振兴,争当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