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程华,首届中国医师节“安徽好医生”、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县十大杰出青年、县首届拔尖人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十五年的默默耕耘和坚守。作为东至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科长、大外科支部书记,此次疫情到来的关键时刻,他又一次站了出来。
主动担当,投入疫情防控战役
自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医院高度重视,快速应对,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救治及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医务科科长,同时又是一位高级职称的医务工作者,他深感情况紧急、职责重大。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放弃到怀宁老家过春节的决定,和全体医护人员一起不畏艰险、有条不紊,舍小家为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未雨绸缪,强化疫情防治意识
在我县暂未出现疫情讯息时,作为一名拥有多年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他敏锐的察觉到此次疫情不同寻常,在春节前参加完省市培训会议后立即请示院领导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并邀请我院感染科主任胡善楼、院感科科长杨代霞分别就《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进行了培训,会议过后,要求各科室负责人向科内未参会人员传达会议内容,保证院内每个职工领会培训内容。此外,在每次科室会议中,他都会再三强调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工作,为我院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科学防止疫情扩散
为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案例,他参与制定了预检分诊举措和流程,所有发热病人均需先到预检分诊,由预检分诊处医务人员询问相关病史、测量体温。其中普通患者送至普通发热门诊,具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送至感染科发热门诊,合理引导病人就医。1月29日,经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决定将老中医院改造成县总院专用病区。他积极配合院领导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现状,将院预检分诊举措适当调整,经询问、诊断具有流行学史的患者直接电话联系他,由他安排车辆送至专用病区。由于前期宣传、具体防治举措到位,经由县医院发现并转至上级医院的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未发生一例交叉感染事件。
昼夜待命,精准上报疫情信息
正月初三深夜,东至县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人,接到张增炉院长电话后,汪程华第一时间通知感染科做好准备,和院长一起在医院等候病人到来。等病人妥善安排好后,天已经快亮了,他就在办公室里稍作休息,天亮后又投入到新一轮工作中去,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此外,根据上级部门关于疫情上报要求,每天需要统计全院发热病人数,为此他需要经常出入感染科病区,将疑似患者数、确诊患者数,及时准确上报至上级卫生部门。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汪程华同志24小时手机开机,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截至目前为止,我院未发生一例疫情信息误报、漏报情况。
合理安排,用心做好后勤保障
总院专用病区启用后,根据医院情况,选取了4名临床医生和14名护理人员一起进入专用病区一线工作,负责专用病区患者的诊疗与护理。为响应国家援鄂号召,2月9日凌晨,接市卫健委通知要求,派出1名医生2名护士随安徽省医疗队驰援湖北,在这些医护人员进入专用病区、湖北武汉之后,他始终牵挂着战友们的情况,抽出时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关心、慰问,尽己可能的为他们及其家人提供生活需求,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把医院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及时传递到每个人的心坎里。
不忘初心,行动彰显身份价值
作为市人大代表、院党委委员、医务科长,多重身份在身,他经常感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他知道“名分”意味着责任,身份敦促着担当。所以,他时时刻刻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作为党委委员,他时刻想着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从疫情爆发至今,他未曾休息一天,经常加班工作至凌晨;作为医务科科长,他时刻谨记自己职责要求,每天按时按量完成工作,积极鼓励全院医务人员参加这场防疫攻坚战;作为临床医生,他时刻谨记希波克拉底誓言,立足专业知识,对所有的病患尽心、尽力、尽责,以他们的身体健康为己任。
他坚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协助下,在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