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至8日,东至县木塔乡持续降水达700.6毫米,4日、7日、8日三次山洪大暴发,其中8日的山洪几十年未见,田野村庄一片汪洋。造成公路严重损毁,部分交通瘫痪,半数桥梁受损或被毁,水利设施和农业受损惨重,300多户房屋不同程度进水。
灾害来时,东至县木塔乡各级人大代表,心系人民安危,纷纷投入抗洪抢险最前线,与洪魔拼搏,全力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精神风采。
老街增援
7月8日下午3时,木塔乡荣兴村上街、汪塘组的老街上,1米多高的洪峰咆哮着,封锁了还未来得及转移的60多名群众,老街告急!得知消息的乡人大代表、小蒙幼儿园司机王建忠火速赶来增援抢险,他一头冲进洪水里,配合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一户户排查,见到有被困人员,立即背上转移,在齐胸的急流中,更重要的是保证背上的被救人员安全,他咬紧牙关,顶着洪水、雨水、汗水的侵袭,一个、二个、三个……被安全转移出来。直到晚上10点,经排查清点,确认被困和危险区域人员126人全部安全转移后,他才松下一口气。接着他又赶到安置点,帮助安置好转移的人员,11点多安置工作稳定下来,村党支部书记何时勤说:“谢谢你呀!建忠,不是你们来增援,今天的危险就更大了。”“谢我什么,书记。我是人大代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职责和义务。”
抢救大桥
“不好了!不好了!寺前大桥南头桥脚被冲坏了。” 7月7日下午1时许,木塔乡梓桐村一村民火速冲进梓桐村部向值班人员报告。此刻,洪峰已至,梓桐一片汪洋。正在门店指挥抢险的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吴新风接到值班人员电话,“一定要保住大桥!”她即刻赶赴寺前,同时通过电话和支部微信群紧急召集人员施救。10来分钟后,一支抢险队伍带着工具、冒着大雨赶到,他们中有人大代表、有妇女、还有70多岁的老党员。吴新风果断采取抢救措施,一部分人员去防汛物资场,将石子快速装包、2人负责运送、4人在桥头负责填塞石子包,封堵缺口。她自己跟车装包、指挥填塞。一开始,投下的石子包多数瞬间就被洪水冲走,有人泄气了,认为保不住了。吴新风说:“这是唯一的办法,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坚持下去,保下大桥!”
暴雨中,他们冒着危险,在桥头奋战,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夺!未被冲走的石子包终于一袋袋累积起来,下午7时,终于成功堵住了缺口,保住了这投资100多万梓桐村交通要道上的大桥。吴新风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转移群众
山洪来袭,快于猛兽,令人猝不及防。7月8日中午,木塔乡木塔村81岁的残疾人苏立端在家坐在轮椅上与妻子一道看电视,同时一面聊着外面的洪水,妻子说:“我们家总不会上水吧。” 苏立端道:“放心,我们这房子住了40年,从没上过水,我们的地势比他们高……”话未说完,山洪就轰然一声冲进了他家,一尺来深的洪水推着他的轮椅打转圈。两位老人不知所措,无法出逃。几分钟后,58岁的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方社文带领两名党员及时赶到,快速将他们救了出来。在安置点,苏立端老人在轮椅上拉着方社文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呀!不是你们来得快,我们可就危险了。”
自7月4日的山洪暴发开始,方社文就日夜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沿河3、4个村民组和集镇的抗洪抢险,查灾核灾、灾后恢复,贫困户等困难群体的防灾保障等任务异常艰巨。山洪来时,他又带头冲进水中,紧急转移安置群众,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仅8日一次的山洪暴发,就转移和抢救被困群众60人,抢险中,并坚持亲自一户户、一人人核实,他说:“生命至上,我们绝不能漏救一人。”
在抗洪救灾中,木塔乡各级人大代表全体出动,奋战在指挥、守提、转移安置群众、抢救公私财产等一线岗位,用忘我拼搏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汪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