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
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审查)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刚才,县财政局局长周运开同志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作了《关于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根据《监督法》、《预算法》、《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审查)工委听取并初步审查了县财政局《关于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一、关于2016年县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6年县级公共财政收入为21600万元。县财政报告的2016年县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0009万元,县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8265万元。县级公共财政总财力为256203万元。
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6年县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153000万元。县财政报告的2016年县级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36165万元。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总额为256062万元。
县级公共财政收支相抵,结余141万元。
2016年,县政府及财税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作为工作主线,积极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在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财经(预算审查)工委认为,2016年县级预算完成情况较好,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任务。建议县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批准2016年县级财政决算,并作出相应决议。
二、关于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83068万元,为预期的55.1%,增长6.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926万元,下降7.6%;上划中央收入26142万元,增长57.6%。全县财政支出166213万元,增长5%。
(二)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8348万元,为预期的99.2%,增长37.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19万元,增长35.2%;上划中央收入5429万元,增长46.4%。县本级财政支出137274万元,增长5%。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312万元,为预算目标的13.8%,下降81.2%,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6235万元,下降81.3%。政府性基金支出3714万元,下降77%。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3714万元,下降77%。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执行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
(五)社保基金收支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社保基金收入完成50929万元,为预算的71%,增长12%。社保基金支出34148 万元,为预算的45%,增长12.3%。
(六)政府性债务及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17年省财政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310770万元,比上年新增债务限额28707万元。上半年,省财政分配我县债券资金32089万元,其中置换债券3382万元,外债转贷5903万元,新增债券22804万元。
(七)东至经开区财政收支情况。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19342万元,为预算的50.9%,增长7.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预算收入12182万元,上划中央7160万元。财政支出12305万元,为预算的42.7%。截止 6月底,债务余额17227万元。
财经(预算审查)工委认为,今年上半年,县政府及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年度收入目标,强化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双过半”阶段目标,目前财政预算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周运开局长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所作的分析、对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财经(预算)工委表示赞同。对周运开局长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财经(预算审查)工委表示同意。
今年上半年全县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可用财力与刚性支出增长矛盾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巨大考验。收入方面,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收入结构有待改善,政府性基金短收,部分行业税基缩减,税收收入下滑等。支出方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压力大,民生支出、重点建设支出、扶贫攻坚支出等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改革措施配套支出增加,社保基金支出缺口大等。
为切实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财经(预算审查)工委建议:
一、夯实财源基础,加强财源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带动放大作用,激励社会资本向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集聚,向与居民生活、服务、就业等相关的第三产业集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财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税收来源渠道,做大做强地方财源基础。
二、强化税收征管,提高收入质量。要坚持依法征管,加强零星税源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各执收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健全协同治税机制,挖掘税收增长潜力,确保收入均衡足额入库。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三、严格支出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要严格预算执行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确定预算支出标准,细化支出预算,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相挂钩制度,严格控制追加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和刚性约束力。要加强项目管理,坚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委审批制度,杜绝超财力建设;加快项目推进力度,杜绝“钱等项目”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要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从紧控制债务增长,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完善债务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快推进投资集团市场化运作,切实切割好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加强对政府债务的清理清查,用好用活依法规范的政府举债方式。加强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清理清查,盘活存量资金。要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县审计局要对部门两年以上的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加大对预算单位实有账户资金清理力度,重点是超过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盘活的存量资金由县财政收回统筹使用,弥补可用财力缺口。要建立和完善定期清理机制,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减少资金结余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