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税工作情况的汇报
县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审查)工委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17日,县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审查)工委召开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税工作座谈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国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财经(预算审查)工委部分组成人员参加会议。县发改委、经信委、农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东至经开区管委会、人行东至支行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汇报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财税工作情况。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经济运行和财税工作总体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不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回落。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其余各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预期目标。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增长5.3%;财政收入8.31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亿元,增长1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10元,增长7.4%;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总量消费在市控目标范围内。
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8.3亿元,为全年目标的55.1%,增长6.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9亿元,下降7.6%。国税部门完成3.82亿元,按可比口径下降3%;地税部门完成2.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财政部门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33.1%;海关代征0.18亿元。全县上半年财政支出完成16.62亿元,增长5%。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县经济和财税工作虽然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但从综合分析来看,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方面。尽管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主要指标欠时序进度,低于预期目标。上半年,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3.2、4.0、6.7、8.7和1.8个百分点,除财政收入外其余指标分别低于时序进度5.1、0.3、6.3、2.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上半年我县规上工业企业17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65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三大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生产下滑严重。全县1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和47家高科技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力量,但“总量小、培育慢”,短时间难以扭转工业下行趋势。三是项目支撑不够,投资增长乏力。今年以来,除房地产投资外,工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全面回落。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和工业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县28个有投资任务的单位,有一半以上未达到时序进度。投资下滑的背后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新开工项目偏少,全县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76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6个,下降12.9%。工业技改投资大幅下滑,上半年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7.2亿元,增长0.2%。四是受环保督查、绿色矿山整治等因素影响,全县停产半停产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7家。特别是6月份以来,东至经开区生产下滑严重,38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4.9亿元,同比下滑50.3%,环比下滑58.6%。其中有14家企业完全停产,产值为零。五是外贸进出口增长乏力,在去年下降15.3%的基础上今年再下降7%,完成全年外贸增长目标压力很大。
(二)财税方面。综合1-6月份的收支运行情况看,我县财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困难。一是税源结构有待优化。分行业看,上半年二产税收实现2.01亿元,同比下降1.5%,三产税收3.98亿元,同比增长10.3%,三产税收贡献和增幅高于二产,二产中工业企业税源增长乏力,主体作用不明显,难以形成支柱性税源。分税种看,上半年增长的有土地增值税、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资源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收入,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下降,受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影响,海关代征的进口货物增值税下降27.4%。二是实际可用财力有限。上半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仅0.63亿元,同比下降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亿元,同比下降7.6%。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导致实际可用财力有限。三是预算执行难度较大。上半年因全县土地出让情况不理想,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收入都出现大幅下滑,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等都难以及时兑现,给预算执行、项目推进及后续资金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四是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一方面,因为收入结构变化、政府性基金短收等原因,预计形成财力缺口2.65亿元,而新增支出达到3.05亿元,预计全年财政平衡财力缺口达到5.7亿元。另一方面,落实精准扶贫、实施民生工程、重点项目配套等都急需财力支持,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力以赴稳增长谋发展。
1.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和运行调度。要准确分析当前形势,深入研究全县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要咬紧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开发区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切实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工程项目,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一要狠抓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储备项目尽快启动、新项目尽快开工、续建项目尽快完工、完工项目尽快投产。二要抓好项目招引,立足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继续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全县上下关注项目、服务项目、支持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三要谋划充实项目储备,争取专项基金、中央投资计划、PPP项目合作等项目支持,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3.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稳步发展。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依法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实效,助力企业轻装快跑。尤其加强企业帮扶,狠抓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开发区企业复产验收,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加快验收进度,帮助企业尽快复产达产。三是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条件较好的矿山企业实行边创建边生产。四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等制度改革。
(二)加快推进财源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 积极培育有效财源,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要继续坚持落实好各项财税政策,巩固和扩大现有财源。要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吸引企业将总部注册设立在我县,做大做强地方税源基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2. 全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要将组织收入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突出抓好落实。一是继续强化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管流程,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建立健全协同治税机制,夯实征管基础,加大零星税源征管力度,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二是针对我县财力主要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的特点,抓住政策信息,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以及转移支付资金对我县的大力支持,为确保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协调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和约束,严格控制运转性经费追加调整,严控“三公”等消费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上,保障重点需求。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化解政府债务,防范财政风险。
3.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切实加强财政专户资金的规范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