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代表能力提升”和“以党建为引领,促代表能力提升”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不断创新代表联系制度,搭好代表履职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进新时代代表工作取得新进展。
创新联系制度,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建立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常委会委员及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固定联系5名常委会委员,并成立小组,分别联系3个乡镇的基层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及委员定期走访代表,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参加代表所在代表小组的活动,同代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二是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开展亮身份、亮履职活动,在乡镇人大代表活动室张贴代表姓名、照片、职务及联系电话,畅通代表与群众联系渠道。三是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坚持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采取口头述职和书面述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代表回选区述职,要求一个任期内口头述职不少于一次。同时,规范代表述职内容,包括出席大会、审议表决专项报告、行使选举权、提出议案建议、参加调研视察、联系选民、学习贯彻宣传法律等,确保选民全面细致了解代表履职情况。
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一是搭建沟通平台,畅通联系渠道。充分利用人大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及时向代表通报常委会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三年来,共邀请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114人次,组织代表参加各级人大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110余人次,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健全人大代表微信交流群,重视代表在微信群内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给予回复和办理,打通代表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夯实履职阵地,保障活动场地。着力规范软硬件设施、强化活动载体功能,打造有组织、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资料、有记录的“六有”代表活动室。按照就近就地、资源共享、便于活动的原则,推动各乡镇建立标准化的代表活动室。2018年6月,全市人大代表活动室“提档升级”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官港镇召开。三是划分代表小组,支持活动开展。按照便于组织的原则,将住东至县88名市人大代表和全县237名县人大代表分别划分6和31个代表小组,要求各代表小组每年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不少于1次。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也有效促进了人代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质量的提升。
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一是加强履职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坚持为代表征订学习刊物、寄送省市县人大有关材料,增进代表对人大工作、人大知识的了解。组织住东至县市人大代表参加全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班2期。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邀请专家为全县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讲座。二是回应群众呼声,展现代表风采。疫情期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迅速响应行动,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坚守小区村庄值班,有的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为居家隔离群众采购生活物资,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贡献人大代表力量。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县各级人大也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断作为。如市人大代表、张溪镇兰田村编织袋厂厂长余世军,在疫情防控期间创新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忙复工,及时安排贫困户就业,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县人大代表、安徽亿香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发苗,长期走在扶贫一线。用微股分红和提供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长年用工3000多个,劳务工资达4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就业就有 20余人,直接为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入汛以来,我县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救灾,认真践行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