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五大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3.劝耕贷:由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嫁接、组合政府、银行、担保机构,联合推出“资源联手开发、信贷集合加工、风险共同管理、责任比例分担”的新型农业信贷模式,主要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4.去降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去化周期: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一般由目前新建商品住宅的存量除以此前12个月月均成交量。

6.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7.四板:即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

8.营改增:即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

9.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是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投资运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是政府与社会合作的一种方式。

10.两集中、三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的审批服务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服务项目进驻到位、窗口人员到位、单位对窗口授权到位。

11.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1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3.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14.“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经济实体,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5.税融通: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级别和税款缴纳情况,向企业提供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服务,将纳税信用级别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16.“八小”水利工程: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八类小型水利工程。

17.“测管治”一体化预警平台: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服务平台。

18.“六治”行动:铁腕治矿、重拳治砂、从严治岸、科技治超、精准治污、全面治脏,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排头兵的重要举措。

19.三大革命: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

20.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1.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2.医共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组织与服务实现形式。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组建医联体,通过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行按参保(合)人头总额预算支付等综合改革,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实现“90%的住院病人不出县,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70%”的医改目标。

23.医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县级及县级以上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组成医疗联合体。

24.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是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25.“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6.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

27.“四最”营商环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将我省建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28.“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指对现有化工企业关停一批、限制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

29.路长制:路段管理人员在路长的统一领导下,对责任路段的公路(含隧道、桥梁)、附属设施、路容路貌、交通秩序、绿化和环境卫生等实施全面综合管理的制度。

30.“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31.两治三改: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

32.蓝天保卫战“十大专项行动”:建筑工地及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专项行动、道路运输扬尘污染专项行动、矿山扬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港口码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业烟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散煤燃烧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餐饮油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秸秆禁烧整治专项行动、烟花爆竹禁放专项行动。

33.应急“一案三制”:一案指的是应急预案,三制指的是应急机制、应急体制、应急法制。

34.林长制:遵循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实行人人有责森林管理制度。

35.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36.四带一自: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

37.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待遇水平,设定政府兜底保障线,实行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

38.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