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17日、18日和21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檀国文的带领下,对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东至经开区菱化化工、龙华医药、张溪镇南方水泥、三立铸造、大渡口经开区元创科技、海大饲料和泥溪镇神洲生态等企业,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地方、部门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形势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建设平安东至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预防、监管与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从调研情况看,今年1至8月,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6起,死亡16人,受伤23人,损失317.65万元(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1起,死亡13人,受伤23人,损失7.6万元)。全县危化品、烟花爆竹、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农机船舶、渔业、旅游等行业和领域实现安全无事故。

1.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近年来,我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逐年下降,死亡人数、事故起数等均控制在市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以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2015和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2015年在全国危化品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行动中,获得安徽省唯一“优秀”殊荣。

2.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各部门都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和“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规定,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完善责任体系,实现了县、乡、村(社区)三级责任全覆盖,安全监管责任网络不断健全。 

3.安全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源头防范,强化风险管控,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体系建设。强化常规监管,突出重点管控,在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整改、县领导联系督办制度,切实做到有患必消,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4.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以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攻坚,推进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夯实危化品安全生产基础。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推进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平台试点工程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科学管控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强化企业装备设施安全管理,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本质性安全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少数干部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红线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紧而又紧、慎之又慎的重要位置去研究,心存侥幸,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和警惕性。少数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中小微企业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存在“重效益、轻安全”思想,安全规程不完善不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培训“走过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二是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少数乡镇和部门对属地管理和“三管三必须”制度认识不清、执行不力,认为安全生产是安监部门的事、分管领导的事,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的职责履行不到位,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层层传导下去,导致安全生产监管出现盲区和死角。

三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乡镇不仅要对本地区的所有企业进行监管,还要对上级政府、部门在本地区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负责。而乡镇安监部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机构不够健全,加上地方执法权有限、联动机制未建立,对本地企业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查处,对本地区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监管效果有待增强。

四是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基层监管人员数量少且多数兼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有限,系统接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务培训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县安全生产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滞后,综合执法体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尚需优化。

三、几点建议 

1.筑牢红线意识,切实增强安全发展理念。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始终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想问题做决策不忘安全生产。二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教育,继续深化落实安全生产谈心对话和警示约谈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行业管理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深入推进“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着力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问责机制。二是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划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任务,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属地管理”原则,减少职能上的重复和交叉,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和死角。三是正确处理好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建立健全综合监管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之间、行业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督促各部门尽职履责,形成强大监管合力。四是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探索完善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保障投入,实施科技强安,使各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肩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保障义务。

3.健全防控体系,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一是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六项机制”体系建设,加快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管控信息系统,加大政府和企业责任落实力度。二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严格安全准入和安全生产许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三是持续深化危化品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危化品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危化品生产、经营、运输、存储和消费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全县危化品领域安全水平。

4.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一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配足配强基层监管人员,健全管理机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基层安监工作的责权统一,进一步推动“属地管理”工作落实。三是加强安监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好人员和保障措施,建立完善安监执法体制,切实按照省政府要求,逐步推进安全生产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执法转变。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