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送审稿)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关于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送审稿)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东至县2016年县级决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6年全县及本级决算情况

(一)预算收支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2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3 %,增长6.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295016 万元,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6875万元,结算补助 18924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611 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81万,上年结余200 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90945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700 万元,上解省支出 19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81万元。

2016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65 万元,为预算的 95.2%,下降7.9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256203 万元,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9 万元,结算补助189249 万元,乡镇上解收入 38153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611 万元,调入资金 81万元,上年结余100 万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36165万元,补助乡镇支出 16007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700 万元,上解省支出 19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41 万元。

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035万元,为预算的79.6 %。上级补助收入3277万元,新增债券转贷收入5283 万元,上年结余 401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760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45697 万元,调出资金81 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830 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

社保基金决算情况。2016年,全县社保基金预算收入75748万元,为预算的75.8%。社保基金预算支出65040万元,为预算的61.8%。收支相抵,社保基金当年结余1070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8443万元,全部结转下年。

东至经开区决算情况。2016年东至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03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0.6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95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0008万元。根据现行结算体制,当年财力2383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2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万元。

(二)政府性债务及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16年初省财政认定我县债务余额258169万元,当年安排新增债券13894万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亿元,年末债务余额282063万元。另发行定向承销债券和置换债券63271万元,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系统中的到期存量债务。

新增债券13894万元,主要用于扶贫资金2150万元,民生工程项目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配套资金496万元,民生工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642万元,县城污水及市政排水PPP项目的注册资本金606万元,基本建设资金10000万元。

(三)本级预备费及预算调整执行情况。2016年县本级安排预备费1600万元,当年未动用,年终用于平衡县本级预算。

2016年县本级可用财力与年初相比增加8572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减收3411万元,新增债券减收9806万元,乡镇净上解减少162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新增6346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新增7268万元,年初预算中可用于统筹的切块资金9800万元(含住房公积金预留2700万元,年初预留5500万元,预备费1600万元)。

当年实际需要追加调整支出42706万元,主要有:2015年度结转支出3347万元,民生工程等项目支出增加9522万元,当年新增正常调资等支出7845万元,年末部门追加安排项目和业务经费3948万元,2016年考核奖、离退休人员春节慰问金等18044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县本级财力缺口34134万元,调入资金列支1793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结转到2017年及以后年度预算中列支。

(四)“三公”经费决算情况。2016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3155.25万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安排的经费),下降13.9%,主要是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只减不增要求,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5.7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1266.29万元,下降16.6%;公务接待费1883.23万元,下降12.2 %。

(五)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及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财政工作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发展新理念,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推进“调转促”,保障“去降补”,扎实推进“营改增”等各项财税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收支目标。一是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调度机制,细化管理责任, 全面完成人代会确定的收入预期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建筑、矿山、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税收清理工作,共清欠存量税收8000余万元;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1.12亿元,收回结余资金1109万元;推进存量资产及资源性资产变现,做实非税收入,实现 PPP项目资产转让收入1.5亿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转让收入3.25亿元;加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力度,全年共到位各类财政专项资金7.18亿元,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0.63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39亿元,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二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年民生支出2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2%,增长3.7%。拨付33项民生工程资金7.6亿元,同比增长4.39%,各类民生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支持脱贫攻坚工程,县本级增列扶贫专项资金600万元,盘活存量资金100万元,从新增债券资金中安排2150万元,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15亿元专项用于扶贫。三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财政扶持方式。设立“1+2+7”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700万元,投入民营经济发展专资金1209万元,创新型省份建设资金1927万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资金1500万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设立“过桥”资金、搭建“税融通”业务、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开展“劝耕贷”试点等多种方式,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落实减税清费政策,全年减免退税费1.5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四是深化债务管理改革。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全年新增地方债券1.39亿元,置换存量债务6.33亿元,降低利息成本支出0.23亿元,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缓解了政府即期偿债压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城市设施、教育、卫生、环保、旅游等方面筛选19个项目,建立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库;县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购买服务项目已正常运营;市政供水、城乡环卫一体化及东至经开区工业固废处置PPP项目有序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方式。成功发行东至城投7年期债券10亿元,票面利率4.88%,创近年同期同类别债券利率新低。争取灾后重建“应急贷”4亿元、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贷款3.34亿元、新河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贷款0.42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目建设进度。五是完善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财政中期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预算,选取部分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深化财政信息公开。推进预决算、“三公经费”和财税政策信息公开,公开范围不断扩展、公开形式不断规范。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强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建立决策科学、程序公开、运作高效、监督有力的项目管理机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实行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采取清单形式列举乡镇财权和事权,提高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2016年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财源税源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可支配财力不足、财政平衡压力逐年加大、预算执行约束力度不强、政府性债务存在潜在风险、财政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进度深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审计工作报告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县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度“同级审”发现的问题,专门召开会议布置整改工作,财政部门深入查找原因,积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发现的五个方面9个问题,已有4个问题于7月底整改到位,有5个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通过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等逐步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预备费设置未达到法定最低比例”。2017年县本级预算安排预备费21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5%,达到法定比例。今后,财政部门将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二)关于“财政收入目标未全面完成”。2016年市下达我县的收入目标为14.42亿元,高于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13.89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部分行业税基缩减,大力实施减税清费政策的情况下,全县各级财税部门不断强化征管措施,完成财政收入14.13亿元,为人代会预期目标的103.3%,离市下达的工作目标还有3000万元差距。今后,财税部门在编制收入预期目标时,将扎实开展税源调查,深入分析财源结构,加强重点税源和政策效应监控分析,科学编制收入预算,既要依法应收尽收,又要防止收过头税。确因国家政策调整、税收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收入目标的,将及时向县人大报告。

(三)关于“部分地方公共预算未形成有效财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减税降费系列政策及“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不断推进,财政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为确保收入目标完成,国有平台公司按规定缴纳所持有地块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注入地块的契税。从2017年开始,县政府大力推进平台公司转型,按规范的市场化运作。2017年上半年,平台公司共纳税4983万元,比2016年同期减少6945万元,下降58.2%。今后,财税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在完成收入总量的同时,注重优化税源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加快培育新增财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增长后劲。

(四)关于“部分非税收入未及时缴库”。2016年10月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转让收入3.25亿元,考虑到当年收入总盘子、非税占比及均衡入库等因素,当年未缴库。由于2016县本级收支缺口较大,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调出17930万元用于弥补支出,其余14570万元已于2017年6月底前缴入金库。

(五)关于“财政收支平衡方面”。从2014年起,我县可用财力增长低于刚性支出的需求,当年财政收支难以实现平衡,通过跨年度平衡机制向下年结转,且结转金额越来越大。同时,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的社会矛盾也有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面临的收支压力前所未有。今后,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管理,按照“凡是有支出的地方就有节支的空间,凡是有支出理由就有节支的必要”的理念,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执行和约束,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力用于“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上。

(六)关于“部门决算数据不够准确”。数据差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少数单位在填报时小数点错位,导致“单位填报的年初预算数”与“人大批复的年初预算数”产生差异,在软件审核时未能及时发现。二是填报口径不统一,存在跨年度记账和在途资金,导致单位填报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数”与审计确认的“财政实际拨款数”产生差异。由于2016年度部门决算数据已通过省厅汇编,当年不能再修改,在编报下年度决算时,将要求填报单位通过科目调整对产生的差异金额进行修正。今后,县财政将加强部门决算报表的核查力度,按照决算编制流程,由对口科室审核无误后,交国库科审核汇总,力求做到数据真实准确。

(七)关于“社保基金收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家从2005年起连续12年提高养老金待遇,我县年均增加额在1400万元以上。二是参保优惠政策增加退休人员较多,特别是2011年一次性增加临时工参保人员2500多人,增加了养老金支出。三是经济下行影响,企业缓缴、选择性参保情况增多。四是扩面征缴措施难以落实,用工企业不报、少报、漏报等现象严重。今后,县财政与县人社、地税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社会保险清欠与稽核力度,强化扩面征缴,做到应保尽保;调整基金存款结构,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最大化。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级统筹,在我县完成当年核定收入目标的情况下,超支部分由省、县按6:4比例分担,县财政将继续加强与省市沟通对接,做好资金筹集应急预案,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赤字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2012年度改革以前财政承担部分欠费3144万元,已分年还款2000万元,至2016年底还有1144万元未偿还。二是职工基本医疗从2011年实行市级统筹后,多年来,由于制度设定不太合理,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划入比例一直未变,未适时进行调整,造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筹账户挤占个人账户,同时我县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征缴标准低于全市标准,挤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结余。对于县财政应承担的1144万元,将继续按计划分期偿还;对于制度原因造成的赤字,县人社局将通过提高医疗救助金征收标准(从年征收120元/人提高到240元)、对原改制企业趸缴10年退休人员实行续缴医疗救助金、适当降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配比等措施,缓解基金收入结构不合理情况。同时,加大对定点药店、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益。

(八)关于“政府性债务未来偿还压力较大”。2016年全县债务率为77.85%,低于100%警戒线;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16年债务限额为28.2亿元,年末债务余额25.6亿元,限额使用率90.7%,债务风险可控。今后,县财政将通过落实用款单位还款责任、及时清收清欠、争取新增债券、盘活处置存量资产、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将前期投入打包申报PPP项目变现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制定分年还款计划,偿还到期债券。

(九)关于“企业助保金承担代偿责任,存在损失风险”。2017年4月,县政府成立了“中信融资担保公司不良担保贷款清收领导小组”,从县法院、县公安局、安徽宏达律师事务所及县中信担保公司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常年具体负责清收工作。目前共代偿38户,其中24户已起诉判决,9户已与担保公司签订还款协议,5户等待法院开庭。县担保公司将继续完善融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和细则,加强项目风险防范,建立包括保前评估、保中控制、保后检查跟踪、直到担保责任解除在内的全程监控体系。同时推进“项目评审制度”和“东至县融资担保监督审查委员会”双重评审制度,聘请各方面专家人员参与项目评审(随机抽选),评审内容包括项目担保措施的设置和落实、合同起草和签订、项目动态跟踪和管理、评审和决策等运作全过程。

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持审计全覆盖 健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整改为契机,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财政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

三、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预算收支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068万元,为预期的55.1%,同比增收4843万元,增长6.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926万元,下降7.6%;上划中央收入 26142万元,增长57.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213 万元,增长5%。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348万元,为预期的99.2%,同比增收7684万元,增长37.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19万元,增长35.2%;上划中央收入5429万元,增长46.4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7274万元,同比增支 6518万元,增长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312万元,为预算目标的13.8%,下降81.2%,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6235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 3714万元,同比下降77%,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 3714万元,下降77%。

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执行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

社保基金收支执行情况。全县社保基金收入完成50929万元,为预算的71%,增长12%。社保基金支出34148万元,为预算的45%,增长12.3%。

政府性债务及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17年省财政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310770万元,比上年新增债务限额28707万元。上半年,省财政分配我县债券资金32089万元,其中:农发行定向承销置换债券3382万元;外债转贷5903万元;下达新增债券限额22804万元,优先用于扶贫攻坚、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农业基础设施、公路建设专项等重点支出。

东至经开区财政收支情况。上半年东至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342万元,为预算的 50.9%,同比增收1417万元,增长7.9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82万元,上划中央 71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05万元,为预算的42.7%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3万元;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2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8902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出2870万元。截止6月底,债务余额17227万元。

三公经费预算情况。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2258.2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5万元;“公务接待费”1169.84 万元,较上年下降1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063.44万元,下降32.2%。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进度加快,实现“双过半”阶段目标,但也存在税收结构不优、重点税源支撑作用有限、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一是收入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首次突破8亿元,达到8.31亿元,增长6.2 %;从增幅看,保持高开稳走态势,月均增幅保持在5%以上。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平台公司纳税同比下降58.2%,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规模下降,预计全年减少2500万元,杜绝非税收入中列收列支因素,收入形成的有效财力不断增加。二是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上半年“四大行业”营改增入库税收10283万元,与上年同期营业税相比,减少6437万元,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小微、三农、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企业税收8171万元,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添力。推动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62户企业提供过桥资金26173万元,周转率46.3次;为51家企业办理“税融通”业务贷款,累计发放8310万元,贷款余额19419万元;新型政银担项目金额达7.39亿元,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劝耕贷”东至标准。围绕建档立卡、银行尽调、乡镇公示、签约放款、跟踪服务、风险防控、奖惩机制、机构建设、优化乡村治理等十个环节,建立健全管理流程、实施细则和评价机制,形成了“劝耕贷”东至标准。三是基本支出保障有力。民生十三大类支出完成12.8亿元,增长4.2%,占总支出的77.3%,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各项刚性支出的资金需求;“八项”重点支出累计完成14.1亿元,增长19.8%,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基础。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县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8.47亿元,截止6月底,已到位并拨付资金7.01亿元,占计划投入资金的82.82%。四是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支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截止6月底,2016年以来的31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除县级档案馆项目外均已开工;G206东流至尧渡一级路、农村畅通工程等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1.56亿元;黄湓河新丰段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项目完成投资0.62亿元;东流老闸拆除重建等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东湖圩等灾后水毁修工程完成投资2.65亿元。加快推进PPP项目建设。滨湖经济园区项目正在与社会资本开展确认谈判工作;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已开展招标工作;经开区工业废料处置、县城供水、综合廊道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五是财政运行风险加大。由于税收结构变化、土地出让进度缓慢等原因,全县可用财力增长趋缓,在工资及人员经费、保障民生、落实精准扶贫、重点项目资金配套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同时,债务还本付息、政府购买服务、消化以前年度占用资金等都中长期支出计划,也需要财力支持。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潜在支出也逐步向财政集中,社保基金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基金运转高度依赖财政补助和历年滚动结余,不可持续,最终需要财政兜底,财政运行风险不断加剧。

四、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1+2+7”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整合优化专项资金,做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管好用好“续贷过桥”资金,扩大“政银担”、“税融通”、“劝耕贷”等政策覆盖面,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做大做强地方税源基础。加快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争取金鹏香精香料、天利粮油、龙华医药早日挂牌并上市。

(二)加强收支预期管理。坚持依法征管,实施精准调度,建立协同治税机制,挖掘征收潜力,确保收入均衡足额入库。加强建筑类外埠纳税人税收管理,敦促外埠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在我县足额预缴税款。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增加有效收益。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相挂钩制度,严格控制追加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和约束。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支出,清退长期固化和非急需的支出项目,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平衡机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在完善基本支出供给政策基础上,探索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整合政策目标相似、资金投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集中财力支持精准扶贫。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推进部门内部、跨部门和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整合,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机制,拓展公开领域,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加强财政专项监督等检查工作,促进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除省政府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外,不得以任务方式变相举债;除外债转贷外,不得为任何融资行为担保。全面开展债务清理清查,加强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完成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的切割,推进投资集团市场化运作,搭建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风险“防火墙”,切实有效地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用好用活依法规范的政府举债方式,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东至经开区固废处置等PPP项目的实施,通过PPP方式用存量换增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性投资新建项目管理,实行上收一级管理制度,未落实资金来源的,不予立项。加快土地出让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拓宽增收渠道,减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指导监督下,坚定目标、凝心聚力、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各项财政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