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教体局局长黄正发受县政府委托所做的《关于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结构不优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合理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预算资金,启动智慧学校建设。二是扩大融资渠道,探索以社会捐助方式建立教育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办学助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三是整合资源,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按照“新增教育资源相对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自身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完小集中”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县城及乡镇教育布局。二是突出抓好县城教育。要把县城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以教育带动人口集聚、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繁荣。集中财力、物力将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进一步扩大县城中小学办学规模。加快推进大渡口镇第二小学选址筹建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一是优化充实教师队伍。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教师招录工作;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更多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名额和本地户籍考生参加教师招考优惠政策,努力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二是完善教师编制管理。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在政府统筹的基础上重新核定教师用编情况;结合东至实际,探索推进中小学校编制周转池制度,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持续编制保障。三是加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配备音、体、美、英、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多途径推动县域内城乡教师之间的轮岗交叉挂职培训,提升教育水平。四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更多地向农村青年教师倾斜,想方设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加大教师表彰力度,积极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