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教体局近三年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组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安排,从10月中旬开始,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全县7个乡镇对县教体局依法履职情况进行调研;10月26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县教体局工作座谈会,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县教体局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教体局近三年来履职情况
(一)贯彻实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把握精髓,领会实质,为教体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以致用。二是积极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在全省中小学生宪法知识大赛中,教育局及东至二中等三所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三是推进依法治校。全县各校聘请53名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昭潭中学、张溪中心学校被评为市级“法治示范校”,县实验小学、至德小学被命名为省法治教育基地。四是规范行政审批。依法许可19辆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依法认定360人次教师资格,依法审批14所民办幼儿园办园资质。
(二)依法履职情况
1.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切实规范机关管理。对机关考勤、公务接待、财物管理等制度进行完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全面加强单位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县教体局2015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教育部授予“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2.加快各类教育发展。一是办好学前教育。三年来,投入1150万元,新建大渡口镇、木塔乡中心幼儿园;投入80万元,改建县直幼儿园集贤分园;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让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上好园”。二是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启动县城教育园区建设,优化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四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普职并举,“两条腿”走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短板,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结合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打造特色职业教育教学品牌。五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重视艺体教育,创新德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大力提升办学水平。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健全教学质量跟踪、检测、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指导。2017年秋季学季探索创立东至县“教改实验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尖子生培养新路径。三是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全县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巡查暗访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学校“三防”水平。推进校车运营步上正轨,严查资质不符、超载超速、跨界运营现象,规范校车有序运营。三年来,全县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4.稳步推进体育事业。一是发展全民健身。大众运动会等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3省12县体育协作区第39届运动会,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赛徒步大会和登山比赛。二是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投入1732万元,新建学校运动场40689平方米,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20余次。
(三)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情况
县教体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监督教育,教体系统形成了敬业奉献、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不断提高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效,严格单位考勤管理,加强对局机关和各学校的效能建设督查,每周不定期对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定期进行通报。
(四)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情况
县教体局始终把建议办理作为接受监督、转变作风的大事来抓,以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采取办理前研究、办理中沟通、办理后跟踪等措施,认真研究每件意见,扎扎实实解决代表反映的问题。近三年来,共承办市、县人大代表建议25件,均按时保质完成了办理任务,人大代表满意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基层教育基础薄弱。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高中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城乡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对体育重视不够,欠账较多,发展缓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二)教育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一是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县城城区中小学布局和办学规模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城区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教育资源布点不足问题严重,“大班额”现象客观存在。二是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学生少,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
(三)内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队伍存在缺编现象。我县学生总数呈上升趋势,而教师总数却在逐年减少。三年来,教师招聘人数呈递增状态,共招录新教师501人,但退休、辞职、调离和死亡总数却高达607人,“入”不抵“出”。且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学科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一直存在。二是在提升现阶段我县高中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等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三是教育行风建设有待加强。少数学校乱招生、乱借读、乱收费,少数教师有偿补课现象未得到彻底根治,社会反响强烈。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创造教体事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薄弱学校标准化提质改造。针对薄弱学校的现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改造投入、加快改造进度,促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与提升。二是多措并举增加体育工作投入。切实加大政府对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把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
(二)优化网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要按照“新增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自身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完小集中”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进一步优化教育网点布局。二是积极探索学区共同体建设。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资金倾斜力度,尽力减小校际间差异,实现城乡之间学校优质、高位均衡,从根本上消除城区中小学的“大班额”现象。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教育工作活力。一是优化充实教师队伍。要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教师招录工作,尤其是计划内招录指标不能减少;要进一步加强与师范学校的合作,推进教师定向委培计划。二是加大高中教育阶段投入,深入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一流教师队伍,提升我县现阶段高中教育整体水平。三是增强激励机制,在收入待遇方面更多地向工作地点偏远的一线教师倾斜,想方设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切实以教学效率为参考依据,积极改革现有绩效工资制度。四是严格坚持学区划分制度,加强对学校招生的监督;坚持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的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学校提供收费服务。五是加强师德考核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与家长的监督作用,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
四、总体评价
评议工作组认为,县教体局开拓创新促改革、锐意进取谋发展、扎实工作求跨越。近三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努力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体育工作新格局。我县教体事业发展已开启新的篇章。
调研期间,在县人大信息网公布评议工作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广泛征求全县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发出民主测评表55份,收回55份,其中,满意5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