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气象局近三年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关于县气象局近三年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组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安排,从10月中旬开始,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大渡口等7个乡镇对县气象局近三年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逐乡镇召开有乡镇人大主席、分管领导、部分驻乡镇县人大代表、村干部代表和农业企业或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10月18日,调研组在县气象局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评议工作会议,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县气象局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气象局近三年来履职情况

(一)贯彻实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

县气象局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一是加强法律学习。坚持把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听取公众意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风险评估等制度,提高决策效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依法履职情况

1.气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推进气象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及时调整优化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事流程、行政审批文本和行政审批受理范围。落实气象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跟踪检测改由部门委托开展技术服务。严格执行行政审批改革决定,及时与县住建部门对接,完成了部分防雷许可的交接工作,并在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了《东至县气象局关于调整部分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公告》。二是加强防雷安全监管。2017年县政府建立东至县防雷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该局及时向相关单位、企业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相关行业防雷安全监管的通知》,并协同县安监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防雷安全联合督查。

2.气象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修订印发《东至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列入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演练、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列入各乡镇政府权责清单。二是基本建成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全县境内现有32套自动气象站,平均站距6KM,实现了实时气象要素自动监测的全覆盖;大力实施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服务工程,正着手泥溪药用菊花基地、升金湖湿地和木塔梓桐山地生态小气候观测站建设。

3.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扎实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三年来,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27期、预警信号983次,启动应急响应39次,应急天数达166天。明确汛期带班领导与值班股长工作职责,制定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与汛期气象服务流程。面对2015年“7.24”洪灾、2016年 “7.3”暴雨,均能科学预警,及时发布雨情、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三年来,共完成春耕春播、夏收夏播、农用天气及秋收秋种等服务专报94期,下田观测和调查210余次。配合市气象局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与溯源服务。建立金丝皇菊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金丝皇菊气候品质评价方法与模型。三是加强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三年来,新浪微博发布气象预报信息2987条;气象预警显示屏发布预报预警信息35145条;短信平台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49.2万条。发布森林防火预警信号10.3万条,发布山洪泥石流预警信息45.3万条,发布交通安全预警信息41.8万条,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3.9万条。四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三年来,新购置人影火箭发射架3套和碘化银播撒烟炉系统2套;新建标准化作业点3个和烟基地2个。多次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全县旱情缓解和森林防火发挥了作用。

4.气象工作现代化不断推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局、站分离方式,全面启动整体搬迁工作。二是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开展备份站年检和非新型六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工作。逐步优化综合观测系统建设方案。大力开展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完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

(三)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情况

县气象局把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加强党员干部监督教育,强化监督制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单位考勤管理,加强对各部门作风与效能建设督查,并定期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地方财政保障机制尚未完善。根据规定,地方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保障经费应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目前,我县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保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的标准还比较低,地方气象事业运行经费缺口仍较大。

2.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行业对预防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资源缺乏了解,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防御认识不足。

3.气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预测精细化水平和气象服务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4.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缺乏,特别是基层乡镇气象信息员变动频繁,影响乡镇气象信息工作的延续性。

三、几点建议

1.气象事业经费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气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地方气象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建议县政府采取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气象事业经费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在中央出台新的气象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机制前,妥善解决我县气象经费因气象体制改革法定服务收费全面取消而出现的空档,确保气象人才队伍稳定、气象事业顺利发展。

2.气象科普宣传需进一步强化。构建科普人员学习与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科普宣传经费,鼓励创新举措,引进宣传新技术,确保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宣传广度、深度和时效性,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3.气象预报预测及灾害防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积极推广雷达、卫星、地面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资料快速同化分析技术,完善格点化、概率化、数字化、精细化的现代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机制,加大移动应急指挥、移动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等应急装备添置,推动气象灾害防御专家、志愿者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进防御工作全面落实。

4.气象服务范围需进一步拓宽。积极申报项目,多途径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在全县逐步完善旅游景区、设施农业、山区大雾地段的特种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更好地开展好精细化气象服务。

5.气象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要加快引进基本业务、装备技术保障、气象服务等各类急需的专业人员,加强气象业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新理论、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四、总体评价

评议工作组认为,三年来,县气象局紧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狠抓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御监测等工作,不断改善气象服务方式,积极完善服务手段,努力拓展服务空间,为全县农业生产和交通、电力等行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调研期间,在县人大信息网公布评议工作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广泛征求全县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发出民主测评表58份,收回58份。其中,满意57份,基本满意1份。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