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东至人大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2日 点击数: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程国庆受县政府委托所做的《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各项任务,全县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但也存在地方配套资金筹集难、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不健全、建设标准及运营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

1.突破瓶颈,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中央、省有关政策,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创新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宽公路建设资金筹资渠道,持续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缓解县级财政压力。三是充分整合发改、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与资金,实行统筹安排,打捆使用。四是发动群众积极以“投工投劳、以资代劳”等方式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特别对于一些条件成熟、群众修路愿望强烈的村组, 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可探索实施“上级负责路面,村组负责路基”的公路建设模式, 切实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同时,广泛倡导社会成功人士、爱心人士和社会贤达捐资修路。

2.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一是抓住“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突出乡村规划引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村庄规划建设集中编制工作,一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建房点,减少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要按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项目库,争取赶上“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早班车。二是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好后期“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同步建设防护、排水、交通安全等必要的附属设施,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养护工程、危桥改造的实施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三是提高乡村道路硬化覆盖率,对不符合纳入“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其他道路,积极整合“一事一议”、“旱改水”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努力实现“组组通硬化”的目标。四是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等要求,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打造农村公路精品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3.多措并举,健全农村公路管护机制。一是强化保障措施,尽快研究出台《东至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管护机制。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群众爱路护路和交通安全意识。三是推深做实“路长制”和专管员制度,提升乡级路长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四是加大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县级交通综合执法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组织乡村常态化开展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创新养护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养护市场,采用“市场+管养”方式,鼓励采用设计、施工和验收后一定时期养护工作合并实施的“建养一体化”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4.整合资源,提升道路运输通达水平。一是科学设置公交线路。完善农村公交线路布局,根据出行峰谷期及道路状况等因素,科学研判客流规律,合理调控班车的密度,提高公交准点率。二是通过购置车辆补贴、运营补贴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偏远地区农村冷线班车支持力度,协调运营公司增加短域小型车辆投入运营,以满足偏远冷线取消社会车辆运营后群众方便出行的需要。三是健全货运物流体系。坚持“资源共享、多站合一”,鼓励农村客货统筹、运邮协同、物流配送发展,将管理、养护、客运、货运、物流、邮政、供销网点、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融为一体,积极推进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行政村综合服务点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推动农村地区运输服务提质升级。


打印文章